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2.12)--多选
二、多选题
8.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清明、惊蛰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
B.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描写的是夏至时节
C. 处暑晚于大暑早于立秋
D. “二十四节气”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A项: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A项正确,当选。B项:“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描写的是夏至的场景,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后,每天白天的时间逐渐缩短。B项正确,当选。C项: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大暑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立秋、处暑为秋天的前两个节气。正确的排序应该是大暑—立秋—处暑,处暑晚于立秋。C项错误,排除。D项: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BD选项。
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米是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10的负十次方米
B.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损耗低、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C.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D.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知识。A项: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10的负九次方米,即10亿分之一米。A项错误,不当选。B项:光纤通信与以往的电气通信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很多优点:①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②传输损耗低、中继距离长;③线径细、重量轻,原料为石英,节省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④绝缘、抗电磁干扰性能强;⑤抗腐蚀能力强、抗辐射能力强、可绕性好、无电火花、泄露小、保密性强等,可在特殊环境或军事上使用。B项正确,当选。C项: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①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②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C项正确,当选。D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第五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可见,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BCD选项。
10. 下列常识中,错误的有:
A. 京剧行当中的“旦”角是指女性角色
B. 电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 冻疮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受损而引起的皮肤损伤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知识并选错误项。A项: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但末融合了丑,成为四大行当。其中,“旦”角全为女性角色。A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电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B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C项: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冻疮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受损而引起的皮肤损伤。C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可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B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