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平安需要科学精神护航
疫情防控,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又要有科学防控之智。从体温监测到信息排查,从患者救治到药物研发,战“疫”一线上,科技身影无处不在,科研硕果大显其能。科学防治,始终是我们战胜疫情、打赢硬仗的“神兵利器”。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疫情前线的报道中,“科技味”越来越浓。核酸检测、受体结合等术语屡见不鲜;红外测温仪、热成像摄像头等装备惹人好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常常“霸屏”……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科学手段、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比如,广州科研人员研发出15分钟确诊的试剂盒,为筛查病患提供硬核“武器”;一批医用机器人帮忙递送药品、单据,成为抗疫前线的“铁甲勇士”;还有许多工程师、技术员加班加点,为疫情追踪、预警开发工具软件。这几天,在广州有口皆碑的“穗康”小程序就是其中一例。在上面填报信息、预约口罩,其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应用,又要树立科学精神。科学防治,除了指具体的防控知识、科技手段,还是一种治理思维和工作方式,是做好疫情防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毕竟,病毒的感染传播,有其客观规律、特性特点,只有在掌握病理病因、了解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打击,在与病魔的较量中占据主动。
因此,守护平安,要具备科学思维。俗话说,认清病毒才能战胜病毒。尊重科学、相信科学,是我们抓好防控的认识前提。无论是方法实施,还是手段运用,有没有科学思维,效果大不一样。其实,决策部署的关键在哪儿、重点在哪儿,首要的考量便是对群众健康的科学保护。从这个角度而言,为什么要在飞机场、火车站等地增设检疫环节?为什么要把信息摸排落实到每个社区?为什么要推广无接触测温、大数据排查?归根结底,是出于对疾病的科学认识、理性研判。
战胜疫情,要采取科学方法。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阻击战,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都要采用科学方法。懂科学、用科学,不仅是对救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在物资保障、信息公开等各个环节上,都要落实。比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要贯彻到底;重点场所日消毒、日监测机制要严格执行;随着复工复产开始,错峰上班、网上办公等措施要加快推广;应对返程高峰到来,社区防疫、信息排查等工作要优化升级。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这张疫情防控的大网就会更加严密。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更是一场科学战役。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科学防治的有效性、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证明。接下来,把工作再完善,措施再改进,继续高扬科学精神,遵从科学规律,这场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一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