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每周一测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三步走”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C.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关知识,并选择错误项。2017年十九大把“美丽”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内容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A项的表述没有“美丽”二字。因此,选择A选项。
2.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典故与哲学的对应并选错误项。A项: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吕蒙经孙权劝学后,学识有了极大的进步,体现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B项: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利用雾天看不清敌情的自然规律和曹操多疑的性格规律,借足十万支箭,体现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C项:张飞喝酒既可成事,也可误事,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D项:“望梅止渴”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曹操用前方有梅林的信息激励军士克服饥渴,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
3.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古老的谚语是我国先民通过观察时令、天气等方面的特征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至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重要影响。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是人们获得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来源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活动起指导作用
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使得人能认识和发展规律
④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①正确,题干谚语是先人根据农事生产和生活经历所总结出来的谚语,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题干谚语同时又强调了经验认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性。③错误,意识本身不能使人们认识规律,只有实践才可以使人认识规律。④错误,新的联系必须经过实践,其说法陷入了经验论的误区。因此,选择A选项。
4.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主要是因为()
A. 量变能引起质变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长征精神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我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事物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