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0.10.13)
一、单选题
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述的是()的史实。
A.建立革命根据地
B.全民族抗日
C.红军长征
D.共产党开始土地改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A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此星火燎原,从胜利走向胜利。题干诗句描写的不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史实。A项错误。B项: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题干诗句描写的不是全民族抗日的史实。B项错误。C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主席所作的现代诗《七律·长征》。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由此可知,这句诗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史实。C项正确。D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解决农民问题,使耕者有其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阶级基础;是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中道路的重要前提。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多次的土地改革。但是题干中的诗句不涉及其中任何一次。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2.中国共产党着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这主要体现了共产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对()的坚持。
A.改革创新
B.以人为本
C.构建和谐社会
D.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A项: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题的所有表述都是围绕“人”展开的。这主要体现了共产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坚持。B项符合题意,当选。C项: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3.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包括( )
A.红军的弱小
B.敌人的力量逐渐削弱
C.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并选错误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讲演,该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年的革命;②敌人强大;③人民军队弱小;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由此可知没有“敌人力量逐渐消弱”这个特点。B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4.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之所以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是因为( )
A.没有真正理解认识是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