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总结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总结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一、导入
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已经作为公认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其被发明出来正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那么它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二、内容
1.
春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夏至 |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最长 |
冬至 |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最短 |
2.二十四节气有一个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诗》方便人们记忆:“春雨惊春青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东小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来历
地球以太阳为中心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地球会抵达某一个位置,而此时除了公转之外的地球自身还会自转,且自转轴是倾斜的,这样一来,转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太阳的直射光线就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来回移动,也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冬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夏至,而当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昼夜正好平分各是12个小时,此时便是春分和秋分,而规定的这四个时间点并不能更加精确的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古人就在此基础上给四个季节各增加了五个节气,便产生了如今被大家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四、发展史
1.在清朝以前,人们使用的是“平节气”,当时人们先规定冬至,之后平均分每15天是一个节气,其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南北朝的祖冲之,他第一个非常精确的测算出来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他的著作《大明历》中指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428天,与现在的回归年365.2422天仅仅相差0.0006天。不可谓不是一种奇迹。
2.后来人民发现采用“平节气”不准确,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匀速运动的过程,所以也就不会精确的每隔15天都转到相同的位置之上,于是人们又在“平节气”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发明了“定节气”,这是在1645年时发布的《时宪历》当中首次提出的,此时是先确定春分,然后根据地球每公转15度角来确定一个节气,用这种方法来确定节气能够更好的反应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但是时间就不确定了,就像地球每次经过冬至点的时候其公转速度会提高,所以冬至前后的节气间隔就会相对缩短一些。
【例1】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C.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答案】C
【解析】A项:雨水在惊蛰前面,故A项错误;
B项:处暑在立秋之后,故B项错误;
C项:顺序正确,当选;
D项:小寒在冬至后面,故D项错误。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总结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