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事业单位申论备考:利用关键信息答好贯彻执行
现在在申论考试中贯彻执行这一题型都是重点考察题型。这一题型灵活性非常强,而且能够充分地考察考生的机关工作能力。但是很多考生也往往答不好这一题型。甚至有些考生陷入误区,认为贯彻执行既然考察公文及应用文写作,就死记硬背很多公文和应用文的格式及结构等,这一做法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却不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因为如果出现一个自己没有准备的公文或者应用文,就没有办法很好作答。因此今天就和各位考生分享如何利用关键信息答好贯彻执行。
一、明确文种
第一个关键信息就是文种。审题的时候首先就需要明确此次题目要求书写的文种是什么。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这次题目是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不同的文种的格式和结构、语言等也有所不同,可以先结合日常经验等尽力确定。
二、明确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
工作目标机指的就是近期的、直接的、表面的目标,组织意图则指的是长远的、间接的、深层次的目标。这两者集合我们可以看为就是此次工作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从题干和要求中抓取相应的信息并明确相应目标,然后在对应文种的正文中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要求。例如““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这一题题目,通过审题,我们就可以明确这次发言稿要到达的目的就是总结S大学的心理健康节活动的主要情况。那么正文的主体部分就是进行总结,那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等可明确总结之前需要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活动介绍,结尾可以适当提出希望等等。
三、明确身份和对象
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贯彻执行题目现在考官在出题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因此在出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在题干中明确此次公文或者应用文的身份和对象。而身份和对象一方面决定了答题的权限和语言风格,因为不同的身份的权限和语言风格都是有所区别的;另一方面也能够明确格式部分的发文单位和主送机关的呈现形式。
四、明确要求
众所周知,在进行申论作答的过程中,除了要审题干以外,还要审要求部分。这样才能获得最完整最准确的思路和标准,在答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多关注在语言和格式方面是否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有些题目就会要求语言“具备感染力、生动性”等。而有的时候对于格式要求部分也会明确提出“不考虑格式”等。
各位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只要认真审题,重点关注这几个关键要素,然后结合作答范围、字数等常规要素进行贯彻执行的审题,那么一道贯彻执行题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都是能够快速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