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知识点梳理(四)
事业单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经济学模块,历来是每个考生必须重视的部分。而经济模块,题量虽不多,但涵盖范围较广,我们一定要做足复习准备。下面华图教育就针对2015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模块,为广大考生进行考点梳理,以供参考。
1.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特征
经济周期是指总产出和总就业量的周期性波动。就总产出来说,是指实际GDP相对潜在GDP的上升或下降。经济周期分为两个重要阶段:衰退和扩张。高峰和谷底表示经济周期的两个转折点。衰退的几个常见特征是:①消费者购买数额下降,企业存货增加,实际GDP和企业投资下降。②劳动需求下降,失业增加。③通货膨胀率降低。④企业利润下降,股票价格下跌,贷款需求减少,利率下降。扩张的情况正好相反。
(2)经济周期理论
解释经济周期原因的理论分为两类:外生的和(主要是)内生的。内生理论是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经济周期自我发生的机制。货币理论把经济周期归结为货币和借贷的扩张和收缩。乘数一加建数模型说明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导致总需求有规律地变动的。经济周期的政治理论把经济波动归因于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操纵财政、货币政策。均衡经济周期理论宣称,对于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供给劳动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波动,认为衰退时失业增加是因为工人坚持要的工资太高。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张者认为,一个部门的创新或生产率冲击能够传播到经济的其他部门,并造成波动。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供给冲击发生时,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上述每个理论都含有真理的因素,但没有一个理论在所有的时间地点都普遍适用。
(3)预测经济周期
在较早的年代里,经济学家们是通过研究货币、货运、钢产量等重要的经济资料来预测未来经济情况的。后来他们把某些统计技术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主要指标的指数”,把它作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为了更细致地预测未来,经济学家转而使用计算机化的经济计量预测模型。一个经济计量模型是一组表示经济情况的方程,这是根据历史资料来估计的。建立模型的方法一般是先构建一个分析框架,通过使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技术,取得有关参数(如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函数的斜率等)的估计值。使每个方程与有关资料相“吻合”,最后,把整个模型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方程的体系来运行。
2.总需求的基本原理
(1)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总需求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消费支出(C),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并受收入的长期趋势、家庭财产的数量及物价总湮没无闻的影响。第二,投资支出(I),包括对建筑物、设备的购置以及增加存货的支出。决定投资支出的主要因素是国民产出水平、资本成本以及对将来的预期。经济政策影响投资的主要渠道是货币政策。第三,政府支出(G),由政府决定。第四,净出口(X-M),取决于本国和外国的收入、相对价格和外汇汇率。
(2)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实际的总支出。总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实际总支出水平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效应,即价格水平上升会使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货币就变得相对紧缺,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和消费下降,使实际总支出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