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乡镇事业单位考点:广东省情
2014-05-13 20:05      文章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公里;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
自然气候: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
资源物产:
1.土地资源
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1491.47万公顷。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为耕地288.25万公顷,园地96.76万公顷,林地1013.55万公顷,牧草地2.72万公顷,其他农用地90.18万公顷。建设用地175.28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2.4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77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0万公顷。未利用地131.37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70.91万公顷,其他土地60.47万公顷。
2.水资源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年均降水量1777毫米,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1012毫米,河川径流总量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65.5万千瓦。此外,广东还有温泉300多处,日总流量9万吨;饮用矿泉水110处,探明储量全国第一。但是,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而且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还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加剧。
3.矿产资源
广东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是国内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之一,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称号。全省已找到矿产131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列第三至五位的有铌、钽、钨、锡、锆、硒、隐晶质石墨、冰洲石、玉石、铟、镉、锌、汞、稀土矿、压电水晶、叶蜡石、陶瓷土、萤石、硫铁矿、熔剂白云岩等。广东比较短缺的矿产资源有煤、磷、钾、菱镁矿、铜、铝以及优质耐火粘土、云母、石棉等。珠江口外海域、北部湾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资源,原油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开采前景很好。已经开采和开采条件较好的主要矿种有硫铁矿、铅锌矿、银、锡、钨、铌、钽、铀矿、独居石、磷钇矿、大理岩、高岭土、玻璃用砂和油页岩等。其中云浮硫铁矿品质优储量大,居全国之冠、世界第二,凡口铅锌矿生产规模为国内第二。全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万亿元,但是经过多年的开采,广东省已有的金属矿大型矿山多已采空或者即将采空闭矿,铜、钨、锡、锑等矿产资源已处于枯竭状态,铅锌及铁矿产地也逐年减少。
4.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及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的动物种类多。陆生脊椎动物就有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分别占全国的30%、43.4%、46%和25.5%。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积极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全省建立了310个自然保护区、369处森林公园,还通过全面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5.海洋资源
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资源,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0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了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灯楼角又有全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也很大。
侨乡概况
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重点侨乡。海外侨胞众多、归侨侨眷众多、侨捐项目众多、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积淀深厚是广东突出的省情和独特优势。
海外侨胞众多、归侨侨眷众多。广东有2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欧美的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巴拿马、古巴、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留尼汪等国家和地区。省内有2000多万归侨侨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区。广府语系地区的归侨侨眷约有800万人,潮汕语系地区归侨侨眷约有700万人,客家语系地区约有归侨侨眷500万人。全省23个华侨农场安置归侨、难侨8万多人,是省内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地方。
华侨文化、侨乡文化积淀深厚。华侨文化与侨乡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华侨文化、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以及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的时代性,相当部分源自华侨文化、侨乡文化。华侨文化、侨乡文化表现在革命、慈善、商贸、建筑等方面,尚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
自然气候: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
资源物产:
1.土地资源
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1491.47万公顷。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为耕地288.25万公顷,园地96.76万公顷,林地1013.55万公顷,牧草地2.72万公顷,其他农用地90.18万公顷。建设用地175.28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2.4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77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0万公顷。未利用地131.37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70.91万公顷,其他土地60.47万公顷。
2.水资源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年均降水量1777毫米,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1012毫米,河川径流总量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65.5万千瓦。此外,广东还有温泉300多处,日总流量9万吨;饮用矿泉水110处,探明储量全国第一。但是,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而且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还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加剧。
3.矿产资源
广东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是国内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之一,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称号。全省已找到矿产131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列第三至五位的有铌、钽、钨、锡、锆、硒、隐晶质石墨、冰洲石、玉石、铟、镉、锌、汞、稀土矿、压电水晶、叶蜡石、陶瓷土、萤石、硫铁矿、熔剂白云岩等。广东比较短缺的矿产资源有煤、磷、钾、菱镁矿、铜、铝以及优质耐火粘土、云母、石棉等。珠江口外海域、北部湾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资源,原油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开采前景很好。已经开采和开采条件较好的主要矿种有硫铁矿、铅锌矿、银、锡、钨、铌、钽、铀矿、独居石、磷钇矿、大理岩、高岭土、玻璃用砂和油页岩等。其中云浮硫铁矿品质优储量大,居全国之冠、世界第二,凡口铅锌矿生产规模为国内第二。全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万亿元,但是经过多年的开采,广东省已有的金属矿大型矿山多已采空或者即将采空闭矿,铜、钨、锡、锑等矿产资源已处于枯竭状态,铅锌及铁矿产地也逐年减少。
4.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及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的动物种类多。陆生脊椎动物就有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分别占全国的30%、43.4%、46%和25.5%。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积极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全省建立了310个自然保护区、369处森林公园,还通过全面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5.海洋资源
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资源,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0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了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灯楼角又有全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也很大。
侨乡概况
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重点侨乡。海外侨胞众多、归侨侨眷众多、侨捐项目众多、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积淀深厚是广东突出的省情和独特优势。
海外侨胞众多、归侨侨眷众多。广东有2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欧美的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巴拿马、古巴、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留尼汪等国家和地区。省内有2000多万归侨侨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区。广府语系地区的归侨侨眷约有800万人,潮汕语系地区归侨侨眷约有700万人,客家语系地区约有归侨侨眷500万人。全省23个华侨农场安置归侨、难侨8万多人,是省内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地方。
华侨文化、侨乡文化积淀深厚。华侨文化与侨乡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华侨文化、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以及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的时代性,相当部分源自华侨文化、侨乡文化。华侨文化、侨乡文化表现在革命、慈善、商贸、建筑等方面,尚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