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我国经济步入稳中求进的新征程
“稳中求进”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不仅从经济运行状况和增长态势看我国经济增长已显现减速趋稳的特征,而且政府的经济政策取向也从主要追求高速增长或“保增长”转向“稳增长、调结构”。这深刻地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增长的态势、经济体制机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经济增长减速趋稳的态势基本形成
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我国采取经济刺激政策,连续保持了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并未回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高速增长态势,而是进入了减速趋稳通道,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9.2%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上半年稳定在7.6%。面对这样的现实,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得出了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的结论。例如有学者估计,我国GDP潜在增长率将从2006—2010年的10.5%下降到2011—2015年的7.2%,进而下降到2016—2020年的6.1%。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增长率必然历史性地下一个台阶。
不过,我国经济增长并未“硬着陆”,而是表现出减速趋稳的态势,同时我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如果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本走势,就必须保持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现实情况也是这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12年为10.0%,今年4月和5月分别为9.3%和9.2%,均高于GDP增长率。因此,从可能性上说,我国经济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升级空间。从必要性上说,如果没有发达的工业,我国面临的几乎所有重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安全问题都无法解决。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不仅要“稳”,而且要“进”。中央确定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更将使我国经济增长获得新的动力。
何以为稳,进向何方
“稳增长”决不仅仅是避免经济增长“硬着陆”,而是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样的阶段,“稳”的含义不只是将经济增长率调控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目标区间,还包括稳心态、稳政策、稳预期。
稳心态,就是力戒急于求成、贪大求快、不惜代价等社会心理,以更为稳健、更关注长远目标和更符合客观规律的理念和行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