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平安是个“必需品”
今年初,年产值30亿元的敏实集团淮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这个项目建设牵涉到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村民小组、128户居民的搬迁问题。早在工程实施之初,开发区管委会就实施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先后召开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并走家串户,就青苗赔付、房屋补偿及安置等,广泛征求意见,推出以土地换社保的安置方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周内,128户全部搬迁完毕,创造开发区最快的搬迁速度。
平安是民生之需,稳定是发展之基。
十年筑就平安路。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说:“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平安是个‘必需品’。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才能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平安建设成“民心工程”
平安建设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办好群众的事情、维护群众的权益、理顺群众的情绪,做到源头预防、关口前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政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这一度成为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的难题。早在2006年,江苏就创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近3年,全省共实施稳评项目14618件,其中暂缓实施249件,不予实施72件,有效减少了因决策不当可能引发的不稳定。
“平安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是重要的发展环境,也是‘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说。
“法院管不着、村居管不了、部门管不好”,这是许多矛盾纠纷的共性。但是,小矛盾也可能引发大冲突,小纠纷也可能引爆“火药桶”。如何化解?江苏率先做起了“调解”的大文章并逐步深化。自2003年南通市创设大调解机制以来,江苏不断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等有机结合,并创建了从市到村、组的六级大调解网络。大调解既关注百姓家长里短的“小问题”,又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让老百姓不跑远路、不花钞票、不打官司、不伤感情,就地解决问题。有群众把这种“拉家常话、有人情味、讲法律理”的大调解网络比作是“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