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备考技巧一
主体分析法在上海事业单位案例分析题中运用极为广泛,在2010年上海进行的四次统一考试中三次考到分析现实意义。在给定的材料少,材料中几乎不涉及或推断不出明显意义的开放式分析前提下(类似于面试的综合分析题型),选用主体分析法,找出隐性和显性主体进行逐一分析,可以使答案更具系统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现举真题两则,详细阐明。
一、真题讲解
【2010.10.16】前不久,《解放日报》报道:某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文章还指出,状元制造不等于成功教育。
暂且不论该报告对“顶尖人才”的定义在社会上所引起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高考的成功与职场的成功并不能简单的相提并论,高考状元的获得需要具备超强的毅力,高效的学习能力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固然是取得职场成功的必备条件,但尚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都是取得职场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联系材料,分析该调查报告的结果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二、华图解析:针对案例中涉及的隐性主体: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家长,显性主体:学生分别进行分析。
三、华图参考答案:一是为国家更好地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选拨机制提供参考;二是有利于缓解社会上风行的“状元热”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状元经济”,营造正确的人才评价氛围;三是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不唯状元、不唯学历,更加注重德才兼备;四是有利于学校对其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在提高学生毅力、学习能力、稳定素质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加适应工作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五是有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状元制造不等于成功教育;六是对学生自身来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是高考成功就是人生的成功,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要。
上海2010年第四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大纲 上海其他事业单位招考信息